“生命之托,重于泰山,我们要用全部的精力、精湛的技术、一流的设备来抢救、诊治每一位患者,让病人得救,让家属放心。”这是ICU主任张茂鹏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说的一句话,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的深刻内涵。
勤学苦练 刻苦专研
作为一名医生,张茂鹏深知肩上的责任,自参加工作以来,他不断的钻研学习,博采众长,精益求精,注重科研创新。先后于2001年、2010年在省立医院呼吸内科、心内科、重症医学科(ICU)进修学习,分别参加了2003年山东省机械通气学习班、2004年山东省危重病诊治新进展培训班、2009年山东省重症医学培训班学习,并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学术研讨会及网络等多种方式学习,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。
ICU是医院综合的监护病房,囊括了全院危重病患者,涉及临床专业广泛,每天随时都可能面临抢救任务,这就要求医生必须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高超技术。面对新挑战,他毫无畏惧,迎难而上,不断创新,积极学习和探索危重病人救治的新技术和新方法,刻苦练习呼吸机、监护仪等各种抢救仪器的操作技术,努力提高救治水平。从医20余年,在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积极撰写论文10余篇,分别发表于省级及国家级不同的刊物上,在市县及医院举办的青年医师技术比赛多次取得优异成绩。
救死扶伤 勇担重任
他以诚挚的爱心、坚强的毅力和卓越的能力,践行着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,谨守着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行医精神,诠释着“大爱融心”的服务理念,时刻以“吃苦耐劳、乐于奉献、善于拼搏、敢于创新、无怨无悔”的 ICU 精神为准绳,带头做好各项工作。
2005年3月21号化肥厂爆炸事件中,为了那批重症病人的抢救,为了在第一时间判断出病情,并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正确处置,使事件中全部病人得到最快的治疗,顺利康复,他43天吃住在病房,不能回家,衣服无法换洗,让家人送来。在2012年“12.14”事件中,为了能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,为了抢救及时得力,为了病人的安危,张茂鹏主任时刻坚守在岗位的第一线,11天没有回家,指挥大家全力抢救,伴随着呼吸机的气流声,守护在病人身边,不错过每一点微小的病情变化,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,他的无私奉献,感动了患者家属,也感动了全科的医务人员。
正如他说的:“选择ICU就意味着要放弃常人的享受。看着每一个重症病人经过我们努力的科学救治而得以复生和好转时,是最幸福快乐的事情”。
医德高尚 真诚服务
作为科主任,在ICU这个与死神搏斗的战场上,他始终踏实进取,默默奉献,无论多忙多累,每天他都寸步不离病人,一丝不苟地观察病情,针对每一个细节变化及时施治,任何抢救他都亲历亲为,即使是抢救失败的病人家属都被他高度负责、永不放弃、尽职尽责的精神深深感动。
他把所有的时间、精力全都奉献给了事业和病人。每当遇见张主任快步匆匆走来,就知道科里有危重病人抢救,不管白天黑夜,刮风下雨,病情就是命令,无论是出诊、会诊、抢救,他必定是随叫随到。有一年冬天凌晨一点多,睡梦中的他突然接到电话,科室有一心肌梗塞患者病情加重,生命垂危,他迎着刺骨的寒风立即赶到科室,果断地进行气管插管、呼吸机辅助呼吸,并组织相关科室专家紧急会诊。当病人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已是拂晓时分。虽然此时他感到万分疲倦,但看到患者病情在自己的努力下得到有效救治,他说,自己再累、再难,心里也就踏实了。
责任重于泰山。张茂鹏就是这样,深感这份责任的沉重,在数年来的工作中,无数次挽救了病人垂危的生命,用高超精湛的技术、周到细致的服务赢得患者的满意,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生命盛开赞歌,真正使自己做到无愧于时代,无愧于人民健康卫士的光荣称号。(刘大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