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,在夏历正月初一,又叫阴历年,俗称“过年”、“春节”。虽然春节年年过,但仍有许多人以为,过春节就仅仅是大年三十这一天的时间,其实,春节的习俗,从腊月二十三起,便开始有了。
腊月二十三 祭灶
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,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,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。因此,每年腊月二十三,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,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、吉利话。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“送灶”或“辞灶”。
除夕 吃团圆年夜饭
除夕的意思是“月穷岁尽”,这一天是最重要的日子,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的年饭是除夕的重要内容,此时,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,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。
春节前夕,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,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、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。
除夕年夜饭前,先要供天地,祭祖先牌位,祭祖的菜肴必须有青菜白菜芹菜和鱼,表示清账、有余。孩子给长辈行礼要压岁钱。然后放爆竹贴门神春联。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,俗名“熬年”。
正月初一 换上新衣拜年
正月初一这一天,不剃头、不泼水、不扫地、不动菜刀、不讨债。一起床就换上新衣,查查老黄历,看喜神在哪一方,向喜神行礼,蒸一笼米糕当早餐,称之为一年比一年“高”。
老人守在家中,大人们就出去给亲戚朋友拜年,各家各户都做好准备,招待来拜年的人们。有的人家不愿意有人来打扰,放条板凳在家门口,别人看了也就不进去了。
正月初五 祭财神开市
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。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,为争利市,故先于初四接之,名曰“抢路头”,又称“接财神”。
因此,每到过年,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,打开大门和窗户,燃香放爆竹,点烟花,向财神表示欢迎。接过财神,大家还要吃路头酒,往往吃到天亮。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,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。
正月十五 元宵灯节
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,也叫元夕、元夜,又称上元节,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。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,故又称灯节。
正月十五吃元宵,这种食品,最早叫“浮元子”后称“元宵”,生意人还美其名曰“元宝”。元宵即“汤圆”,以白糖、玫瑰、芝麻、豆沙、黄桂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枣泥等为馅,用糯米粉包成圆形,可荤可素,风味各异。可汤煮、油炸、蒸食,有团圆美满之意。